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开辟“小案大道理”栏目,推出了一系列关乎民生、道德的案件,这些“小”案,向社会和人民群众传递案件中所弘扬的公平正义正能量,引领了道德新风尚,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院审判案例被称为最生动的法治教材,丰富的案例资源是法院开展普法宣传、讲好法治故事的重要保障。各级人民法院要善于从每年审结的数以万计的案件中,选出群众关心、社会关切以及对启发民众有益的个案来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审判实践来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风险,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实现普法宣传的价值属性。
讲好法治故事,除了要抓“内容为王”,还要重视“渠道为王”,好的平台与渠道能让故事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近年来,各级法院与主流媒体,联手打造了一系列有收视率、有影响、成品牌的法治节目,来共同讲好法治故事。各级法院要强化主动宣传意识,联合当地媒体打造更多的平台,让好的故事在好的平台上讲,以占领法治宣传的主阵地和制高点。除了电视节目,由法院工作、案件改编的故事还应更多地搬上电影屏幕,通过电影来讲述法治故事。每年评选的法治人物也是法院宣传工作的财富,各级法院要善于从这些先进英模人物身上挖掘出具有时代品质的法治精神,讲好他们的法治故事,从而示范带动更多的人层出不穷地产生新的故事,让背后的法治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此外,“渠道为王”还应在业已融合成熟的媒体平台上发出法院的好声音。目前,各级媒体在进行深度融合时,基本上采取图文、视频、音频、数据新闻、短视频、条漫、直播、互动视频等媒体表现形态,实现了媒体的全态化融合,由此也产生了多态化的爆款新闻,如“带着国徽去审判”,经微博、微信等平台播出后,轻松收获千万级的浏览量。最近由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策划的“大江大河”融媒体系列报道,在报纸、微博、微信、天平阳光等平台同步推出图文报道、宣传海报、Vlog视频,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激发起普通民众对大江大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普通人的阅读习惯已逐渐转向读图和视频时,人民法院应主动顺应变化,利用好短视频平台讲好法院的故事。要善于选取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将其衍生成生动活泼的法治小故事,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但一定要避免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倾向。
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到讲好法治故事是法院提高审判质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抓手。要在狠抓审判执行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司法宣传规律,准确把握人民法院的工作重点,不断丰富宣传内容,优化宣传载体,开辟宣传阵地,拓展宣传渠道,实现报纸、电视、电影、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全覆盖,积极构建全媒体、立体化的法院司法宣传新格局。